普惠金融国际学术会议系列一|贝多广:线上线下结合,才是未来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


导语:2019年6月19日,普惠金融国际学术会议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的四十多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高校及政府单位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围绕“普惠金融”就理论、产业、市场、科技等各方面展开建设性地对话和探讨。本次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法兰克福财经管理大学和上海农商银行联合主办,上海国际银行金融专修学院和德勤中国联合承办。


15822684.jpg贝多广

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财政金融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后任职于国家财政部、中国证监会、中金公司、摩根大通,有近30年金融市场的丰富经验;

曾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年代初曾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和纽约联储银行担任客座研究员;

出版《宏观金融论》、《中国资金流动分析》、《金融发展的次序:从宏观金融、资本市场到普惠金融》等专著。



以下为贝多广教授现场演讲实录:

 

谢谢主持人!回到母校,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每次都有点小激动,再加上这一次的会议又时逢上海国际银行金融学院成立15周年。在2004年学院刚建立的时候,我非常有幸成为学院的独立董事,可以说见证了初创时期的艰难,所以也是借这个机会对上海国际银行金融学院成立15周年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我想今天跟大家分享关于普惠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关系的一点看法。大家现在都知道讲普惠金融就会联系到金融科技,但是这个过程当中,到底是普惠金融推动了金融科技,还是金融科技带动了普惠金融,这仍然是值得研究的一件事。


如果一位发言者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讲普惠金融的话题不涉及金融科技的话,给人感觉好像不太有眼光;但是反过头来,只讲金融科技而不谈普惠金融的话,似乎又显得情怀不够,所以现在金融跟科技已经是难分难解的孪生兄弟。我曾经在人民大学做过一个关于普惠金融的演讲,讲完以后学生跑上来说,贝老师能不能再给我们讲讲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我说怎么回事?他说普惠金融的理念当然好,但是如果我们只关注普惠金融恐怕将来找工作很困难,工资收入很低,都是跟农村和农民打交道的。我想说传统模式当然是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我们今天讲的普惠金融实际上已经不光是尤努斯所创造的赤脚为农民搞金融服务的模式,而是在金融科技基础上的普惠金融。我给他们举例子,当年我在中金公司工作,大家都知道那是国内比较有名的投行,收入薪酬都很高,但是原来我的同事当中现在有很多人已经换到了蚂蚁金服、百度这样的金融科技公司。那些机构能够把投行、华尔街的人才吸引去,说明公司的激励机制也是不错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是对于年轻人,普惠金融的未来和发展也是不可限量的。


在金融科技加入普惠金融的过程当中,能够看到在降低成本方面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扩大了覆盖面,能帮助普惠金融实现提升“触达率”的目标,覆盖到更多的人群。更重要的是普惠金融要实现的是“双重目标”,也就是既要服务贫困人群——我用的词叫“中小微弱”,包括中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同时也要实现商业的可持续。这一对矛盾实际上是几十年以来,都未能得到完美解决的问题。金融科技加入之后,在很大程度上,这对矛盾得到了解决,也就是说 “双重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我举一个例子,孟加拉的尤努斯在2006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原因是他创立了格莱珉银行。格莱珉银行经过40多年的发展,覆盖了900多万户农民,而且主要是农村的妇女,也就是最弱势的群体。格莱珉因此成为了国际上最经典的普惠金融的代表。但是如果我们看到中国这几年出现的金融科技模式,以成立于2015年的网商银行为例,截止到2018年底,根据数据显示他们服务的客户达到1300万,不是通过走村串户,而是依赖互联网线上。所以你可以看到金融科技就像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翅膀,而且使整个格局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金融的演变和发展来说,金融从来就是跟科技挂钩的。如果回到19世纪,最重大的科技飞跃就是电报和电缆,特别是海底电缆的铺设,使得国与国之间的金融交易得以实现。这在当时是历史性的突破。到了上个世纪,最典型的就是ATM机成为了24小时的银行服务终端,而且可以深入到任何一个角落,居民可以随时享受基本的银行服务。另外,证券市场、资本市场大量出现的量化交易,也都是建立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推动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进入21世纪,我们叫金融科技、高科技的时代,或者叫数字化时代,技术上的最重大突破主要是三点:第一个就是人工智能使得单纯靠脑力、人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甚至超越了原来可以想象的水平;第二点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整个地球成为一个“地球村”,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相隔再远也能马上知道,也就是数据的传输达到了全球同步的速度。第三个看起来很小,但是也是革命性的,就是我们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不光是接收数据,还可以返回数据,是互动的,可以进行交流的。所以数据的处理、传输和互动这三项技术从根本上开始重塑金融服务业供求双方的行为方式。


现在也有很多人预言说,未来传统银行可能就不需要了。当然这种说法还有待观察,但是可以看到金融服务的格局确实正在发生重大变化。6月初是中国的高考时间,最近我看到不少文章就在讨论关于高考填报志愿的话题。在今天报志愿是否还像过去20年一样?比如选择金融专业就是到高校里学学银行的业务?那等你毕业可能传统银行已经消失了。我觉得学什么专业应该是放眼未来去思考的问题。传统银行在新的科技时代已经做了很多的调整,包括内部的组织架构、服务方式,以及产品设计都有调整。金融科技企业正在以更夺人眼球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带着尖端的科技进入这个市场和社会,这种影响既可能是补充性和扩展性的,也可能是挑战性和冲击性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银行从战略上已经敏锐地感觉到进入了新时代,大家都知道,四大银行里边有一家就率先成立了专门的金融科技公司,不光是为本行服务,甚至要走向社会。实际上这就是在宣布,如果要论科技力量,我一点都不比你们专业的金融科技公司差,传统银行业可以引领这个潮流。在这种趋势下,我们后来又看到若干家有自信和能力的传统银行也纷纷地建立下属的金融科技企业,这是一种很明显的趋势。


在金融科技的领域里,以BATJ为代表的大平台、大的金融科技公司或者叫创业类公司,从搜索引擎、电商、社交等领域延伸到金融服务领域,在支付、融资、保险、理财以及征信等五大方面深刻影响了原有的金融生态。我们管这些叫“数字普惠金融”,这五个方面在发展过程中,支付已经比较成熟了,可以说在全球中国的数字支付绝对领先。


大概两三年前,我到哈佛大学去参加普惠金融的领导力的一个课程,由哈佛大学商学院进行案例教学,他们用的案例就是非洲肯尼亚的M-Pesa。M-Pesa是很令非洲人自豪的企业,类似于我们的支付宝,当然支付宝现在已经远远超过它,从技术含量、规模和服务品质等方面都要高得多。我最近刚刚从肯尼亚回来,对他们的情况又做了一些了解。M-Pesa那么有名,是数字普惠金融领域里哈佛大学常用的一个经典案例。但是从来没有人讲过,支撑他们数字支付背后的技术方案是谁帮他们做的?我是到了肯尼亚以后才豁然发现,原来是华为做的。不止M-Pesa,包括现在非洲很多国家做的数字普惠金融背后都是华为在默默无闻地做技术支持,水平非常高。


这也是让我们到了非洲以后感到很自豪的一点,也可以印证刚才说的那五个方面,数字支付确实已经一马当前了,现在中国我觉得已经越过了数字普惠金融的第一阶段,正在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数字微贷。老百姓享受到数字支付的基本功能以后,你马上就可以加进一个微型的信贷。所以很快包括我在内的居民都会收到很多可能是金融机构的询问,来问你是不是需要借钱之类的。这些服务可能对我们这些人不太重要,但是如果你到了农村,那些小微企业、夫妻老婆店的经营者、农户如果能享受到数字微贷服务的话,他们就很容易渡过难关或者扩大规模。特别是现在很多微贷产品都是随借随还,借多少天结算多少利息。


目前我们了解的情况,这种规模的授信可以达到30万,但是每一次实际获得的贷款大概是5万到6万左右。我曾经在我们人民大学开的一次研讨会上问过相关的企业老总,我说你们能不能达到100万?他们说十年内一定达到100万。我刚开始以为这数字可能是拍脑袋得出的,现在看起来不是。为什么?因为现在进入数字化时代,所有人的数据都在被记录和积累,这些数据为后面的判断提供依据,贷前、贷中、贷后的环节也都能够在网上实现。后来他们还跟我说,贝老师,我回去又认真想了一下,实际上可能不需要十年,也可能五年就实现了。如果当经营小微企业的农户都能够获得100万的授信,普惠金融的问题至少在信贷的领域就基本解决了,中国现在正在进入这个阶段。所以我们给非洲人简单一介绍,他们特别激动,说我们正缺这个东西,你们赶紧过来,我们一起交流。全球未来的市场一定是一体化的,就像中国的蚂蚁金服已经走向世界,数字支付业务覆盖到亚洲的主要国家。


我想接下来讲一点在这种大环境中,随着金融科技的突飞猛进,几千家中小银行要面临的挑战。已经有人说未来可能这些中小银行都要被合并掉,我们不敢这么说,但是他们面临的困难我是看得很清楚的。首先是缺乏人才,中小银行大多在三四线城市或者是县域,很难吸引中国最好的科技人才;第二,金融科技的投入,特别是前期投入的资本是巨大的,对一家资产规模在几百亿的甚至于上千亿的银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第三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试错成本,每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特别是这种数字化模式,你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成功,试错成本很大,一般很难决策。我们接触了很多中小银行,都说趋势非常好,前景非常好,但是一到董事会开会下不了决心。谁敢轻易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下去,结果也可能是颗粒无收。


所以中小银行面临的这样严峻挑战的出路,也许就是跟金融科技企业进行合作。现在金融科技企业也一改往日姿态,越来越主动调整自己的定位,更多去尝试做合作、融合、赋能,去帮助现有的金融体系和机构进行改造。


我的结论就是,我们未来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可能就是传统金融和金融科技进行紧密的合作。当然这个过程当中也有竞争,这是必须要有的,市场没有竞争是不行的。但是线上线下的结合方式,可能是未来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