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优秀干部经济金融班系列报道(十)


我为治蜀兴川献策(1)


按照递进培养计划,第九期经济金融班学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深入思考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形成了一些有针对性、思想性的对策建议。现择优辑录,以期学学相长、学用相长。



争取国家支持  增添发展动能

对水能资源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思考


2016年,全省水电行业税收97.7亿元, 仅占全省税收收入4307亿元的2.27%,水电行业创造的财税收入总量不大,与我省水电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同时,水电站建设的环境成本、社会成本极易转嫁给地方,生态恢复、环境治理、移民安置等问题都需要持续“买单”。阿坝州狮子坪水电站在红叶景区米亚罗建成后,财税收入、促进就业、带动产业等方面作用并不大,但当地旅游收入已下降50%以上,且塌方、沉降等地质灾害仍在治理。为更好地把我省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现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水电发电环节上网电价。在保持销售电价平稳的情况下,根据“同网同质同价”的基本原则,提高水电发电环节的上网电价,体现水电应有价值。

2、建立库区移民后续发展基金。全面征收库区移民后续发展基金,专项用于电站所在库区的移民社会保障、产业扶持及生产生活能力建设,避免库区移民返贫。

3、建立水电开发生态补偿基金。目前,国家对火电厂实行超低排放环保电价补偿政策,鼓励企业加快减排建设。建议比照火电环保电价标准计提水电开发生态补偿基金,专门用于对资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

4、全面开征水资源税。目前,我省对水电站按0.005元/千瓦时标准征收水资源费。水资源费改税已在河北试点,建议尽快在全国推行。

5、制定特高压换流站输配电环节税收分配办法。特高压换流站应尽快就地注册登记,并由注册地税务机关按一定比例预征增值税。

6、改革水电企业所得税分配体制。对水电企业所得税,应实行属地管理、资源地利益优先原则,开发水电应在资源地全额缴税、就地入库、中央和地方收入共享,并适当向资源地利益倾斜。

7、清理水电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应当避免牺牲资源地税收利益。对因执行大型水电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导致的地方减收部分,建议中央财政予以全额补助。

(白冰同学撰稿)



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应大力支持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1、全面客观服务民营企业。从经营活动、营收收支和业主品行、经历、家庭情况等入手,认真审查、服务借款人;充分利用互联网,综合银行、税务等各方社会信用资源,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业主信用监控、诚信教育,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积极建议有关立法部门应当逐步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个人破产制度。

2、明确信贷市场定位。三类中小客户应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的重点:产品市场潜力大、效益好和还本付息有保证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高的、技术创新强和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具有地方优势和区域优势的行业。

3、对线下信贷品种应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中小客户融资创建快捷通道。一是对民营企业实行与个人贷款业务相似的开放性柜台服务。二是简化授信程序和审批手续。对于在一定额度内全额抵押的重点区域内的中小客户授信,实行一年一次审批,每年对其测算一个综合授信额度,在授信额度范围内,授信期限内,企业分次用款可由银行直接与企业签订《借款合同》。三是加强融资新品种的研究有效支持其发展。四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积极发展线上产品。

(姜林同学撰稿)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七点建议

 

1、调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结合五大经济区规划,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科学确定特色粮油、园艺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中药产品、烤烟等特色主导品种和区域。

2、转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实施“两减三基本计划”(即: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田残膜基本资源化循环利用),推广“生态养殖+沼气工程+绿色种植”“林(草)——沼——畜(禽)”、林下种养殖、稻鱼综合种养等循环发展模式和技术,推进内外销农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三同”工程,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按照“文农旅一体化”思路,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结合。

3、建基地,培育区域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建设一批特色优势鲜明、技术设备先进、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努力建成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林业产业示范基地、畜禽养殖示范基地、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培育有区域特色、引领式发展的优势产业。

4、搞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农产品原产地初加工和深加工。

5、创品牌,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孵化一批拳头产品、提升一批老字号、创新一批特色品牌、整合一批旗舰品牌、打造一批电商品牌。

6、育主体,提升脱贫增收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和技能培训,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社区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和农民职业经理人。

7、强机制,增添创收致富动能。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通过退地换现金、退地换股份和退地换社保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换”模式,建立“企业+基地+贫困户”“企业+合作社+农户”“行业协会+企业+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

(黎兆武同学撰稿)



创新考核分配机制  推动国有企业发展


1、把考核作为企业攻坚克难的“信号灯”。一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引导、鼓励企业积极攻坚克难。比如,通过在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设置创新转型考核指标,鼓励企业勇于转型、积极创新,逐步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转型;设置重大改革任务指标,鼓励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引导企业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设置资产证券化加分指标,鼓励企业加大上市力度,逐步提升国有企业的资产证券化比率;设置个性化短板指标引导企业补短板、逐步实现精益管理。另一方面,建立灵活开明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企业探索推进改革。在严格考核过程的同时,建立并运用灵活开明的容错纠错机制。

2、把激励作为国企国资改革的“助推器”。为企业家营造宽松环境,用透明的法治环境稳定预期,给他们吃定心丸。为创新人才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中长期激励,充分调动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对核心骨干员工,要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既坚持党纪国法的“高压线”,也要重视正面激励,旗帜鲜明给那些呕心沥血做事、不谋私利的骨干员工撑腰鼓劲。同时,引入“管制度,管导向,重规范,重监督”的工资总额管理思路,在国有资产不流失、企业效益与工资总额相匹配的前提下,将工资总额的管理权限下放到企业,给予企业充分的内部分配自主权,用“市场的手”来帮助企业将资源引入效率更高的地方。

(游代丽同学撰稿)

 



突出比较优势   促进产业融合  

为四川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贡献攀枝花力量 


1、以钒钛“五个一工程”为引领,强化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服务。加快推进与中国工程院、中国地矿所、中船重工、攀钢等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和企业在产学研方面的合作进程,通过“五个一工程”落地建实(建强一个部省市共建、产学研协同的国家钒钛重点实验室;建成一个具有标准主导权的国家钒钛质检中心;建设一个聚集全国钒钛交易资源的国家钒钛交易所;建好一批有实力的钒钛企业,建实一个“高”“新”特色鲜明的国家钒钛高新区),提高钒钛产业的话语权,形成以钒钛产业聚集的工业核心,推动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2、以“康养+”服务经济为带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快培育康养产业示范效应和带动能力。一是以“康养+工业”打造高端制造产业优势。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特殊政策为导向,实现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降低钒钛制品民用化成本,在康复器具、高精医疗设备产品生产研发方面形成突出优势。二是以“康养+农业”促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以现有10多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基地、全国晚熟芒果、早熟枇杷基地等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打造在全国有代表性的区域品牌,实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以“康养+医疗”、“康养+体育”、“康养+旅游”为新的服务经济增长点。按照康养旅游标准发展工业旅游、农业观光体验,规划建设钒钛磁铁矿国家地质公园、三线建设工业遗址、山间人工湖泊、山地定向越野等工业特色旅游项目,从而实现以康养产业带动的融合发展特色。 

3、建实四川南向门户,打造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和区域要素产品市场,扩大集聚集散效应。立足四川,打造面向孟中缅印的内地桥头堡,构建区域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依托航班航线资源,配套发展航空物流;开通至宜宾、泸州、北海等铁水联运集装箱,与云南瑞丽、新疆霍尔果斯等沿边口岸建立一体化通关合作机制,建成川滇区域物流中心和联结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物流节点,构建区域要素产品交易市场,在南亚、东南亚市场布局钒钛、钢铁等特色工业品分拨中心。

(张孝铭同学撰稿)

 


推动四川省交投集团跨越发展的几点建议

 

1、确立“一个主业,三个产业层” 布局。以综合交通主业为依托深度整合经营资源,包含交通地产、产业金融、交通科技三大业务板块的综合交通资源经营层。

2、借力资本市场,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对所属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将优质资产注入特定公司后通过股票发行上市,引进权益资金,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强化已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3、建设“上市公司——核心主业——金融板块”的三角架构,实现资本良性循环。用交通运输存量资产发起上市并收购其他已培育成熟的存量资产,通过持续出让资产的方式,从市场获取建设资金,最终实现滚动开发建设的目的,为交通运输行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4、灵活运用并购整合策略,实现大交通产业链的延伸。在高速公路、港口航电、机场运营等交通主业领域积极推进战略强化类并购,强化主业竞争力。在规划设计、交通科技等综合交通缺失领域及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现代物流、工程建设等短板领域积极开展战略补差类并购,进一步完善交通产业链各产业板块综合竞争力。

5、以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新活力,作为推进资本运营工作的重要保障。重点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产业基金等;配套推进机制改革,优化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组织管控变革,明确集团总部功能定位,优化组织结构,规范管理流程,提升运转效率。

(李文虎同学撰稿)